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该案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释义
    [案例索引]
    河南省西平县人民法院(2008)西刑少初字第06号刑事判决书
    [案情]
    2007年4月27日上午,被害人赵乙(63岁)因自家下水道口被赵甲(与赵乙是一门叔侄关系)堵住,到被告人赵甲的木工房,就此事与赵甲发生争吵、撕扯。被人劝开后,赵乙倒地身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赵乙系冠心病(被告人知道被害人患有冠心病)猝死,情绪激动为其冠心病发作而猝死的诱因。
    [审判]
    法院认为,被告人赵甲堵塞被害人赵乙家的下水道口后,在被害人找到被告人就下水道口被堵住一事理论时,被告人明知被害人患有冠心病,仍与被害人发生争吵、撕扯,致使被害人情绪激动,引起冠心病发作而猝死,被害人的死亡与被告人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罪。鉴于案件的发生被害人也存在过错,且被告人亲属已赔偿了被害人经济损失,在量刑时可酌情从轻处罚。综上,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可对被告人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之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宣判后,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公诉机关亦未提出抗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关于本案的处理,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被告人赵甲的行为构不成犯罪。
    理由是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因琐事发生纠纷后,被害人前去找被告人理论,并发生争执,进而发生撕扯。被告人并未殴打被害人,双方被人拉开后,被告人倒地身亡。死因是情绪激动导致其冠心病发作而猝死。被害人的死亡与被告人的行为不具有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宣告被告人无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赵甲明知被害人患有冠心病,仍与被害人发生争吵,撕扯,致使被害人情绪激动,引起冠心病发作而猝死,被害人的死亡与被告人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罪。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被告人赵甲没有伤害被害人赵乙的故意。
    要正确认定被告人赵甲行为的性质,一是正确理解刑法理论上的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前者主观上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认识持希望或放任的心理态度,是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统一,而后者仅仅表明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且情节轻微,不具备犯罪故意的内容。二是将刑法意义上的伤害行为与日常生活中普遍殴打行为区别开来。刑法意义上的“伤害”有其特定的含义,是指足以对人体组织完整性和对人体器官正常功能的损害,构成轻伤以上的损害;而“殴打”是指通常只造成人体暂时性疼痛或神经的轻微刺激,并未损害人体健康的行为。本案中,双方因下水道排水问题发生纠纷、争吵,进而引起撕扯,被告人并未想损害被害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当被害人上前打被告人时,被告人本能地推挡被害人。如果不是被害人自身疾病,仅仅由于双方撕扯几下,不会造成被害人死亡。从法医鉴定看,情绪激动为被害人冠心病发作而猝死的原因。
    其次,被害人的行为,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
    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关键在于判断被告人对于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是否应当预见,这是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还是意外事件的根本区别。判断时首先要考察行为人有无预见的义务。其次还要求被告人有无预见的能力。预见义务和预见能力是有机联系的,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能以过失论。判断能否预见,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加以确定,即根据行为人自身年龄、智力,文化、经验等因素所决定的实际认知能力,结合行为本身危险程度和行为时客观环境,仔细分析认定。本案中被告人是完全行为责任能力人,并且知道被告人患有冠心病,因此被告人有预见义务和预见能力。在因为下水道被堵,被害人找被告人的理论时,被告人对被害人发生争吵、撕扯前,本应预见到由此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但是出于气愤,疏忽了对危害后果可能发生的认识,未经思考,便与被害人争吵,发生撕扯,以致使被害人情绪激动,诱发冠心病发作而猝死。在正常情况下,双方发生争吵,撕扯不会发生伤害后果,但被害人系年纪大的重症病人,承受不了过度的撕扯,以致于情绪激动诱发冠心病发作而猝死。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当年龄较大的人打年龄较小的人时,后者通常会躲开。被告人在当时情况下,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本应预见都未能预见,显属疏忽大意的过失。
    一、刑事案有谅解书就不会批捕了吗
    积极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从轻处罚,但不是免除或者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引进了刑事和解程序,对符合情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取得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可以从宽处理。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关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第二百七十八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在司法实践之中,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是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主要事实依据交通肇事构成刑事责任的标准,应当为承担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并且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从后果来看,因交通肇事一方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过错行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该后果百分百不构成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因此,此种情形下,检察院应当批准逮捕并提起公诉所谓积极赔偿受害人,取得受害人或者其直系亲属出具的书面谅解仅为法定的从轻处罚情形,我认为你方的策略是错误的,现在不应当想着如何免责,因为这种情形基本是无法实现的应当想的是如何减轻处罚如果量刑原则符合刑法133条第一款的规定,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可以参照刑法72条的规定,尽量申请缓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22: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