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病人在微创手术后被提前出院,这是否合理? |
释义 | 发生医疗纠纷之后该采取协商、调解、诉讼方式处理。需要封存、启封病历资料的,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的,可以由双方共同委托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法律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第四条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第四十三条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四条发生医疗纠纷,需要赔偿的,赔付金额依照法律的规定确定。 做手术之前签了字,但是没有口头告知手术风险造成病人在微创手术中心脏骤停算不算医疗事故? 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二十三条,手术同意书是指手术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手术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签名等。司法实践中关于手术知情同意书的纠纷屡见不鲜,如手术名称与手术记录不符,术中变更术式未予告知,签名存在争议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法律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二十三条手术同意书是指手术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手术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签名等。 医疗事故,现在病人出院了? 医院出现医疗事故的处理办法为:1、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2、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3、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4、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先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再通过调解或者诉讼的方式处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微创手术刀,医生要8500合理吗? 法律分析:目前微创手术,如果是自然疾病,是可以达到保险公司理赔范围内的,但是有些微创手术,对于一些非自然形成的疾病,或者是考虑患者要求美容方面的这类手术是不能够报销的,比如一些做眼睑缝合术,隆胸以及一些美容之类的手术都不能在报销范围内,因此患者如果想做这类手术,一定要与医保相关的人员具体沟通或者咨询,以免发生费用不能够报销影响患者费用过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二十二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 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失败是医疗事故吗? 手术失败如果是因医疗事故而导致的,可以依法向医疗机构追索赔偿,并且还可以向卫计局投诉,或者到法院起诉。一般手术失败属法律不追究责任范围,毕竟手术存在不确定风险,医疗机构也会在手术前同病人或家属签定免责协议的。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失败是否属于二次医疗事故? 法律分析:手术的失败并非都属于医疗事故,如果是违背科学治疗,根据医院提出的手术方案治疗的行为造成患者机能损害的,就是医疗事故。但医院提出的手术方案有科学依据,患者同意,只是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可能或不确定因素而造成失败的,不属于医疗事故。所以对于手术失败是否是院方的责任,还需要进行医学认定,通过鉴定结果来确定手术失败费用由谁承担。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 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五条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该内容由 杨民龙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