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处理“危险程度增加” |
释义 | 案情介绍 1998年4月某机械厂向当地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保险金额达600万元。同年8月,该厂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保险公司要求该厂增交一定的保费,该厂不同意,要求退保,保险公司不愿失去这笔业务,答应以后再作商议是否要增交保费,但双方后来一直未就此事进行商谈。同年9月中旬,该厂仓库发生火灾,损失金额达50万元,于是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但保险公司以该厂未增交保费为由,不予赔付。 案例评析 本案实际上涉及的是如何处理财产保险中关于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问题,这也是产生这些保险纠纷的源头所在。 1、《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是指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所致: (1)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变更保险标的用途所致; (2)保险标的自身发生意外引起物理、化学反应; (3)保险标的周围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本案中,是因为投保人变更了保险标的用途,将原来储存钢铁原料的仓库改为储存火灾发生可能性更高的塑料泡沫及其他非金属原料,因而投保人应及时履行危险程度增加的告知义务。 2、根据保险合同的公平原则,对于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这一点在《保险法》三十六条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危险程度增加对保险人具有重大影响,因为保险人收取的保费是根据保险标的特定情况下的危险程度,按照费率表核定的。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致使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责任增加,根据保险合同的公平原则,保险人有权要求根据费率表增加保险费,如此要求被投保人拒绝,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此规定的目的在于保障保险的合法利益。 3、若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时,履行了通知义务,而保险人未作任何意思表示,则可视为默认,根据不可抗辨原则,保险人事后不得再主张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在此案中,该机械厂履行了危险程度增加的公告义务,保险人要求增加保费,被拒绝后,保险人理应解除保险合同,并通知投保人,但保险人怕失去这笔业务,心存侥幸,拖而不决,应视为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保险人却因投保人未增交保费为由拒赔,显然违背了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因而其拒赔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综上分析,投保人履行了危险程度增加的告知义务后,保险人未正式解除合同,合同有效,保险人应履行赔付义务,不得拒赔。 一、投保人的告知与保证义务 一是告知,又称说明,是指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应将有关保险标的重要事实,如实告知保险人。 我国《保险法》只是规定投保人有如实告知的义务,未就被保险人是否应当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做出规定。在财产保险中,因为保险标的是投保的财产或与之有关的利益,投保人往往就是被保险人,可能不存在问题;但在人身保险中,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寿命或健康,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除了对本人、配偶、子女、父母、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的保险利益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的,视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实务中,就存在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欠缺深入了解的可能,若被保险人隐瞒了一些投保人不知晓的重要事实,就有可能导致对保险人的不公。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投保人违反义务时的心态成为确定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的依据,实务中,由于举证的困难,这常常成为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 二是保证,又称担保,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某些特定事项如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某特定事项的真实性向保险人所作的许诺,例如,当事人签订火灾保险合同时,投保人承诺不在被保险场所堆放易燃易爆品。 保证事项一般都被推定为重要事项,一旦违反即可导致合同无效。具体哪些事项为重要事项,均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且一般都要记载于合同中(默示保证除外)。在实践中,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对保证事项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切忌用词抽象模糊,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