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人是哪些? |
释义 | 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赡养义务,提供医疗、照料等支持。赡养人需妥善安排住房,不得侵占或改变产权关系。赡养人的配偶应协助履行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赡养人的责任和义务,保护老年人的权益。 法律分析 1、法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2、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5条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3、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6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拓展延伸 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人有哪些?承担赡养责任的人群概述 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人包括直系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在中国法律中,直系亲属包括子女、父母以及配偶。子女应当承担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无论是成年子女还是未成年子女。父母也有赡养年迈父母的义务。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其他特定关系人如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也有可能被认定为法定义务人。赡养责任是一种亲情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尊严。法定义务人应当尽力履行赡养责任,确保老人得到适当照顾和关爱。 结语 赡养老人是法定赡养人的责任,包括直系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确保老年人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赡养人还应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侵占或擅自改变产权关系。赡养责任是一种亲情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旨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尊严。作为法定义务人,我们应尽力履行赡养责任,为老人提供适当的照顾和关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七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