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一方超速 |
释义 | 超速的行为并导致了交通事故的,是需要追究有关法律责任的,如果另一方也可能存在违法的情况,这时是需要根据双方的违法情况来追究法律事故责任的,但因交通肇事行为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的,还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1、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2、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3、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4、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条件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要件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三、什么是交通肇事罪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交通肇事罪,指的是行为人他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中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这个罪名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过失,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四条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