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品价格误报问题应对策略 |
释义 | 消费者在购买超市商品时发现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超市赔偿相应的金额。赔偿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计算。商家有欺诈行为时,需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依照其规定。 法律分析 如果发现超市的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消费者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超市赔偿相应的金额。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则赔偿金额为五百元。 一、购买东西缺斤少两该怎么赔偿 购买东西缺斤少两可以先与经营者协商,协商不成可以请消费者协会调解或者向法院起诉索赔。经营者出现缺斤少两的行为,需要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缺斤少两属于欺诈行为,是指以使人产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二、欺诈消费者的商家应当如何进行赔偿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拓展延伸 销售三无产品是骗人的吗 销售三无产品属于欺诈,可以要求三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结语 消费者在购买东西缺斤少两时,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或请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法院起诉索赔。若经营者出现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欺诈行为是指以使人产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