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75岁以上犯罪者的法律判断
释义
    老年人犯罪判刑问题:根据最新《刑法》,75周岁以上老人犯罪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故意犯罪者,可减轻处罚;对于过失犯罪者,可从轻处罚。解决老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需打击和预防并重。打击方面需给予必要的行为管束和处罚,如监护隔离、限制居住、限制活动等。预防方面应普及法律知识,防止老年人步入歧途。普法教育应关注老年人群体。这是对“75周岁以上老人犯罪怎么判刑”的解答。
    法律分析
    一、75周岁以上老人犯罪怎么判刑
    现行《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外,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司法实践中,对于75周岁以上老人犯罪具体判刑还要根据具体情节而定。
    二、解决老年人违法犯罪处罚“两难”问题,需要打击和预防并重。
    1、从打击方面来说,重点是把握老年人违法犯罪的惩治尺度。尽管老年人违法犯罪后不适合拘留或收监,但不拘留不收监不等于不处罚。不仅警告、罚款等其他处罚方法仍然可以适用,而且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对老年违法犯罪者给予必要的行为管束,比如,监护隔离、限制居住、限制从事特定活动、参加社区服务等。司法实践表明,只要刑罚的后果大于违法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发挥其预防功能和作用。给老年违法犯罪者处罚,哪怕是较轻的处罚,就足以防止他们再犯,也可以起到预防和震慑犯罪的作用。
    2、从预防方面来说,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来遏制老年人违法犯罪,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预防老年人步入歧途就是对老年人权益最大的维护。不可否认,一些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过去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制教育,进入老年后又被社会边缘化,他们往往观念更加偏执,更容易触犯法律。而现在社会的普法重点往往都放在青少年身上,开展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宣传教育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全社会开展普法教育,同样不能忽视了曾给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老人们。
    根据最新《刑法》的规定,已满75周岁的老人犯罪的,若是故意犯罪,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要是过失犯罪的话,那么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就是对“75周岁以上老人犯罪怎么判刑”的解答,但愿能为你解开疑惑。
    结语
    针对75周岁以上老人犯罪的判刑问题,《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除外。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其中包括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宣告缓刑时,可以限制犯罪分子的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解决老年人违法犯罪处罚问题,应综合考虑打击和预防,并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来预防老年人违法犯罪。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阶段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依据。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要求公安机关进行说明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向人民检察院作出书面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