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国家法定假日11天有哪些
释义
    国家法定假日有11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加班时需要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如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工作无补休、法定假日工作等。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权,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可以在新单位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法律分析
    一、国家法定假日11天有哪些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法定节假日加班不给加班费怎么维权
    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
    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节假日,法定假日总共是11天,一般指的是春节,劳动节等节假日。而平常每周至少需要休假一天。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劳动者加班的话,是需要和劳动者协商决定,并且是需要按照规定来支付加班费用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的权益,其中国家法定假日共有11天。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劳动者加班,应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并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仲裁程序包括递交申请、举证、答辩、开庭审理、调解和裁决等环节。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仍有权利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请劳动者合法维权,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