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抱养和领养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抱养和领养的区别是: 1、抱养需要相关的手续和证明,相关部门的资质审查,要求比较严格,领养一般没有这么复杂。 2、抱养对象的年龄一般都是幼儿,12岁以下的,领养的年龄层次要宽松广泛得多,可以是幼儿,也可以是12岁以上的少年。 3、抱养的家庭限制,一般无子女的家庭会抱养,有子女的家庭想在要一个孩子,自己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或者不愿生育的叫收养或者领养。 4、抱养需要对抱养对象上户口户籍,对其需要尽负责生活、教育、关爱的义务,是其合法固定的监护对象,享有同等的家庭地位,成年之前不得弃养。领养可以是临时的,时间上没有限制,收养对象的户籍可以保留原先的户籍。 我们通常所说的“领养”,就是法律上的“收养”,指通过合法手续,自愿把别人所生的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孤儿,收作自己的子女来抚养。养子女和亲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因领养关系的成立而终结。收养行为是一种设定和变更民事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行为,它涉及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扶助以及财产继承等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收养这一法律行为的目的在于使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们之间产生拟制的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 一、收养行为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便产生两个方面的法律效果: 1、在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产生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 2、对被收养人及其生父母之间的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基于此的其他亲属关系同时消灭。 二、抱养孩子需要的手续具体有以下几点: 1、申请,当事人应当到收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填写《收养登记申请书》,并提交有关的证明材料; 2、审查,收养登记机关受理登记申请后,应当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是否齐全、有效,收养人、送养人、被收养人的条件是否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进行审查,并进行必要的询问和调查,询问或调查应当制作询问笔录或调查记录; 3、登记,经审查,凡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受理登记申请次日起30日内,为申请人办理收养登记,发给《收养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凡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收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并对当事人说明理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五)年满三十周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