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私力救济在法律上的意思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靠自身的实力,通过实施自卫行为或者自助行为来救济自己被侵害的民事权利。行走于公力救济边缘的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权利救济方式。,1.纠纷解决的自治性和自主性。,2.纠纷解决主体的民间性或非官方性。,3.纠纷解决依据的多元性和灵活性。,4.纠纷解决结果效力的非强制性。,5.程序、方式、手段的灵活性和非正式性。,6.救济的直接性。,7.与社会救济及公力救济的互补与交错。,1.谈判协商。谈判协商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纠纷解决方式,是任何一种非诉讼程序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当代法治国家都积极鼓励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解决民事纠纷。,2.自助即自力救助。包括先行扣押,自行留置对方财物抵偿其债务等方式。,3.调解。在非正式或非机构性的调解中,当事人双方可以聘请不具任何资质的中立第三人调解,一些特定身份的人甚至可以主动介入。,4.临时仲裁。许多国家允许双方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将纠纷诉诸临时性私人仲裁,只要双方同意就可聘请任何人担任仲裁员,并以裁决方式做出判断和决定。,5.私人或民间组织机构。根据社会需求自发产生私人或从事调查、鉴定等中介服务机构。,6.黑社会背景的私力救济组织。这类私力救济以规避法律、违法活动为主要目的,其作用主要是形成和维护其共同体的内部秩序,甚至拥有完整的“立法”、暴力执法和制裁机构。在与国家的正式法律体系发生冲突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7.国家对私力救济控制的过程,即私力救济的法律化。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二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