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少数民族考研有什么政策 |
释义 | 少数民族的考研政策主要为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所以招生学校会执行这些政策。考研少数民族政策主要体现在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的复试分数线要比普通的复试分数线低很多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报考地处二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单独划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 1. 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2. 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汉族考生。 3. 在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在西藏工作且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 考研究生的流程 1、选定报考单位、报考专业和初试科目。这个不是规定的程序,但是是重要的前提工作,只有这一项确定了,其他准备工作才有明确方向。 2、网上报名与缴费。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中下旬。 3、现场确认。根据报考点的公告,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和规定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并采集个人电子照片。 4、打印准考证。按照报考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 5、初试。初试一般安排在12月份后一个进行。 6、复试、体检、资格复审。复试一般为次年的3-4月份。如果没有满足初试分数线,则需要自己关注调剂信息进行调剂。 7、录取与通知书发放。录取结果在复试后一周内会公示,录取通知书一般在次年6月份发放。 若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职考生(双少生)需提供的材料如下: 1、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2、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的证明,户口证明必须是国家统一电脑打印格式,且加盖的公章是专门的当地派出所户口专用章。 3、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本人与户口所在地的单位(单位性质不限)签定的委托培养合同书(一式三份),要求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政策分析 优点 分数线低: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需要和普通的考生一起参加统考,但是初试的分数线比统招低很多。比如厦门大学2021年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初试分数线比全国统招的分数线低20分。 缺点 1、报考限制 对于少数民族的考生而言,只要你是生源为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都可以报名。 但对于汉族考生而言,则要求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且报名时仍在地方工作。或者是在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在西藏工作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也就是说汉族考生一般都是在职考生,应届生不具备报名资格。 2、就业限制 骨干计划学生毕业后,必须履行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 3、深造限制 通过骨干计划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可报考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同时签订博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八条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十九条 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录取,取得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学资格。 本科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九条 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