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捅死一个人判多少年 |
释义 | 捅死一个人怎么量刑,要看你的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还有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1)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如果是故意杀人的话,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过失致人死亡,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捅死一个人怎么量刑,要看你的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还有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1)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如果是故意杀人的话,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过失致人死亡,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若行为人未满十四周岁,捅死一个人不负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犯故意杀人罪,将适用于(1)。 法制社会中,条条框框都受到法律的规范,只有遵守法律,对法律有敬畏心理,才不会害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只有人人遵纪守法,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故意杀人,涉嫌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对于有自首情节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不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 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免除处罚。 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 对于坦白情节,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