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年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和侵害,保护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组织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查处。残疾人也可以通过诉讼、仲裁或法律援助等方式维护权益。对违法行为的申诉、控告、检举受阻或受打击报复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将受到处分。国家工作人员未履行职责或未给予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将受到处分。
    法律分析
    残疾人受侵害有什么法律规定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
    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五十九条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残疾人组织应当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查处,并予以答复。
    残疾人组织对残疾人通过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的,应当给予支持。
    残疾人组织对侵害特定残疾人群体利益的行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六十条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有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确需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残疾人,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对侵害残疾人权益行为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对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未及时制止或者未给予受害残疾人必要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包括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和侮辱,禁止通过媒体或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如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可以向残疾人组织投诉,并得到支持和帮助。对于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查处,并对违法行为负责。同时,法律还规定了残疾人可以通过诉讼、仲裁或法律援助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不履行职责或未给予必要帮助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将受到相应处分。这些法律规定为残疾人提供了保障,使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无障碍环境第五十五条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
    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有条件的公共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设置专用停车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六条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九章附则第六十八条本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