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间接证据证明力是怎样的 |
释义 | 间接证据证明力是不能单独地指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其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联系是间接的,一个间接证据只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某个阶段。 一、如何确定刑事证据的关联性 刑事证据是指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所有证据都应当具有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证据的基本特性分为三类,第一是证据的真实性,第二是证据的合法性,第三是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证据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事实。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多种多样的,并非所有的客观事实都能成为证据。凡是与案件事实具有客观的必然联系,对查明案件有意义的,就可以作为证据;凡是与案件事实无关的,对查明案件事实没有意义的,不论其是多么真实可靠,都不能作为证据。 二、刑事诉讼法证据三性是指什么 刑事诉讼法证据三性是指: 一、证据的合法性要求: 1、法定人员必须收集证据; 2、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 3、证据必须有合法类型; 4、证据必须有合法来源; 5、证据必须具有法定形式; 6、证据必须通过法定程序核实。 二、证据的相关性要求: 1、相关性是证据的客观属性,即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是客观联系,而不是办案人员的主观想象和外部强加联系; 2、证据的相关性应具有实质性意义。也就是说,证据与案件的基本事实有关,是指刑事案件中关系当事人是否犯罪、犯罪性质和责任的严重程度; 3、相关形式或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积极相关和消极相关、不可避免的相关和偶然相关、积极相关和消极相关、单一因素相关和重叠相关等。相关性应达到一定程度。如果相关性过于间接和微弱,则证据被视为不相关; 4、相关性的实质意义在于证明力,即有助于证明案件事实。与案件事实相关性的强弱直接影响证据的证明。 三、证据的客观要求: 证据的客观性首先是指证据形式的客观性,即证据必须以客观的形式存在,才能以某种方式被人们感知。 三、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 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是根据合法的证据认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事实分为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客观事实主要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情况,但是在一个案件的审理中,不可能达到客观事实,只能达到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主要是通过合法的证据所能证明的事实。是法律事实。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