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中止执行后要怎么处理
释义
    中止执行后,如果被执行人又能提供可执行财产,法院可继续执行,直至执行完结。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有特定情形时,法院可裁定中止执行或终结执行,如申请人延期执行、案外人异议、当事人死亡待继承、法人终止待确定继承人等。终结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撤销申请、执行文书被撤销、被执行人死亡且无遗产可供执行、追索费用的权利人死亡等。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裁定。
    法律分析
    中止执行后,如果又能够向法院提交被执行人可执行的财产的,法院即可启动执行程序继续执行,直到该案执行完结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中止执行后的法律后续程序
    中止执行后的法律后续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中止执行的一方应向法院提交中止执行的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法院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同意中止执行。如果法院同意中止执行,执行程序将被暂停。接下来,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其他方式尝试解决争议。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可能会安排庭审,根据各方的陈述和证据作出最终判决。如果中止执行期限到期或法院决定继续执行,执行程序将重新开始。在整个过程中,当事人应遵守法院的指示和要求,并积极参与诉讼活动。请注意,具体的法律后续程序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具体案件中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
    结语
    中止执行后,如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可向法院提交,法院可继续执行直至案件完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6条规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表示可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异议、公民死亡需等待继承人、法人终止尚未确定继承权利义务承受人等。一旦中止的情形消失,执行将恢复。根据第257条,终结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撤销申请、执行依据被撤销、被执行人无遗产可供执行且无义务承担人等。在法律后续程序中,当事人需遵守法院要求,并积极参与诉讼活动。具体程序可能因地区法律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四条 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