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家长投诉未成年消费怎么解除 |
释义 |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然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行为或适应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行为,在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有效。法定代理人收到通知后有三十天内可以追认,如果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权撤销,撤销应通过通知方式进行。 法律分析 消费权利属于民事行为能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有自主消费的权利。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在未成年消费涉及到法律关系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需要有监护人的追认。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拓展延伸 解决家长投诉未成年人消费的有效措施 解决家长投诉未成年人消费的有效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消费行为的监管和引导能力,建立健全的消费观念。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消费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同时,政府可以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力度,减少未成年人参与高风险消费的机会。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消费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氛围。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有效解决家长投诉未成年人消费问题,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健康成长。 结语 未成年人的消费权利是民事行为能力的一部分。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未成年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然而,在涉及法律关系的未成年人消费中,需要有监护人的追认。此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府监管和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的努力都是解决家长投诉未成年人消费问题的有效措施。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章 电子商务争议解决 第六十一条 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平台内经营者发生争议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