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慈善捐款要交税吗? |
释义 | 慈善捐款要交税吗?慈善捐款要交税吗企业捐款(所得税前扣除):一、部分扣除: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办理的捐赠)可在年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金额保险企业1.5%)。二、全额扣除:1、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可全额扣除。2、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准予全额扣除。3、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可全额扣除。4、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准予全额扣除。5、通过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组织对交响乐团、京剧团、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图书馆、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10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个人捐款(个人所得税):个人将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以不超过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的30%为限。如果是直接向受赠人的各项捐赠,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拓展资料慈善捐赠的类型:1、一般目的的捐赠和特定目的的捐赠当受赠人捐赠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捐赠目的,这就是一般目的的捐赠,之后受赠人可以将其捐赠的财产非指定的公益目的。而特定目的的捐赠,是指捐赠人在捐赠限定了捐赠的范围和使用目的,那么只能将捐赠财产使用于捐赠人指定了的公益目的。这样划分的实际意义在于原公益目的已经实现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捐赠财产或者是公益组织终止后还有剩余财产时,是否可以应用近似原则。近似原则是说,受赠人应该将剩余的捐赠财产使用于与原公益目的相类似的目的,或将捐赠的财产转移给具有类似目的的其他公益组织。近似原则可应用于一般目的的捐赠,特定目的的捐赠则不适用近似原则,因为有可能会违背捐赠人的原本意愿。2、附条件的捐赠、无条件的捐赠和为特定目的的募捐从捐赠的内容与表现方式还可以这样划分:附条件的捐赠是指通过约定,赠与人设定使用条件,对赠与财产适用什么对象、适用的范围等等,受赠人需要受到制约。在附条件捐赠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赠与人也有权力监督赠与财产的使用情况,如果受赠人没按照约定使用,赠与人可以行使撤销权。所以,针对附条件的捐赠,因为捐赠标的的归属情形不一样,受赠人、受益人将会受到更为严格的法律监督。无条件捐赠意味着受赠人可以自由支配被赠予的财产,相对于附条件捐赠,在参与人订立赠与合同时并没有附加设立任何条件。这与一般的赠与合同相似,可以用一般赠与合同的法律规则进行规范。3、直接捐赠和间接捐赠直接捐赠是说捐赠人将款物直接捐赠给受益人,受益人和受赠人相同。效率较高,行为透明,不足之处是缺少专业化和职业化,覆盖范围不广。间接捐赠则比较符合公益慈善捐赠的基本特征,是说捐赠人首先将捐赠的款物先捐赠给公益组织,然后该组织机构按照公益目的再分给各受益人。这种资助比较具有普遍性,不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的有限的特定人群。《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调整的公益慈善捐赠是间接捐赠。这样解释大家理解吗? 该内容由 赵军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