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渎职和失职有何不同? |
释义 | 渎职和失职在刑法中的区别是,渎职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而失职是指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按规定履行职务,致使单位损失。失职可以构成渎职犯罪,但失职本身不是罪名,只是刑法分则罪名的一种分类。 法律分析 渎职和失职在字面意思是相近的,都是不尽职。在刑法中的区别仅仅用法不一样,渎职罪做为分则章节的总称,而失职罪和具体罪名相联系。 失职罪不是罪名,它是刑法分则罪名的一个分类,失职是指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致使本单位造成损失的行为。 渎职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类罪名的一种,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而失职也可能构成犯罪,当行为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时,失职造成严重损失的构成渎职犯罪。 拓展延伸 渎职与失职:区别与法律后果 渎职和失职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渎职是指公职人员或职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故意或重大过失地违反法律、法规或职责要求,严重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行为。而失职则是指公职人员或职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出现轻微的疏忽、疏忽大意或不作为,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害。渎职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而失职则是一种轻微的职务过失。 法律对渎职和失职有着不同的法律后果。渎职属于犯罪行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如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处罚。而失职通常属于行政责任范畴,可能会受到行政处分,如降级、罚款、记过等。此外,渎职还可能导致民事赔偿责任,需要承担对他人利益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总之,渎职和失职虽然都是与职务履行相关的行为,但其本质、法律后果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是有所区别的。法律对渎职和失职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公职人员和职务人员能够尽职尽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 结语 渎职和失职虽然在字面意义上相似,但在法律上存在明显区别。渎职是指公职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地违反法律、法规或职责要求,严重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行为;而失职则是指公职人员出现轻微的疏忽、疏忽大意或不作为,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害。渎职属于犯罪行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而失职通常属于行政责任范畴,可能受到行政处分。法律对渎职和失职有明确规定,以确保公职人员尽职尽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