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与假释的解除差异 |
释义 | 《刑法》规定了对于假释和缓刑的撤销条件和执行方式。被假释的服刑人员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或有其他未判决的罪,应撤销假释并实行数罪并罚。对于违反假释管理规定但未构成新罪的情况,应按法定程序撤销假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有其他未判决的罪,应撤销缓刑并执行刑罚。同时,严重违反缓刑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情况下,应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分析 对于“撤销假释”,《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被假释的服刑人员,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服刑人员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被假释的服刑人员,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对于缓刑的撤销,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拓展延伸 缓刑与假释的解除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缓刑与假释是刑罚执行中常见的方式,它们在解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缓刑是指对刑事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暂缓执行刑罚,并在此期间进行社会适应和改造;而假释是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罪犯提前释放,并在释放后接受监管和社会重建。两者的解除方式有所不同,缓刑的解除通常是根据判决书规定的期限,而假释的解除则是根据罪犯的行为表现和社会适应情况。影响缓刑与假释解除的因素包括罪犯的犯罪前科、改造表现、再犯风险评估等。综上所述,了解缓刑与假释的解除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刑罚执行和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缓刑与假释是刑罚执行中常见的方式,其解除方式存在差异。缓刑根据判决书规定期限解除,假释则根据罪犯行为和适应情况解除。影响解除的因素包括前科、改造表现和再犯风险评估等。了解解除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对刑罚执行和社会安全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