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涉法涉诉什么意思 |
释义 | 法院涉法涉诉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如果当事人的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涉法涉诉信访比较突出的问题。 1.控告申诉导入法律程序机制尚不健全。 检察机关管辖的控告申诉与普通信访以及其他政法机关管辖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界限不清、标准不明;受理导入流程不顺,一些符合条件的控告申诉不能及时导入相应法律程序;内外部衔接配合机制不完善,推诿扯皮、“踢皮球”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依法及时受理。 2.是检察环节司法瑕疵的补正机制缺位。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因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等导致的司法瑕疵问题还比较突出,导致当事人对案件办理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往往要求对司法瑕疵给个说法。 但因缺乏明确的处理规定,如何妥善补正司法瑕疵成为长期困扰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成为“案结事不了”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诉讼终结案件出口不畅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检察机关终结案件范围不明确、备案审查定位不明确以及终结案件移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