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企业经营行为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释义
    法律分析:偷工减料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不法手段,其主要表现为使用劣质原材料、缩短工艺流程、违法规避环保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存在法律风险,还会对生产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应该得到严格打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商品,情节严重的,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第三百四十三条企业犯罪和非法经营罪,是指企业单位违法经营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不按规定程序经营,情节严重的,以犯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生产和销售商品,保证商品质量,不得以劣质商品欺骗消费者。
    第三十七条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提供的商品、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由其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五十九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环境污染等事故的,依法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中如果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涉及到的法律风险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多个方面,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8: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