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婚假一般要提前四个星期请假,做好工作交接。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劳动者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婚假从你开始给单位请假不上班开始算,与领结婚证和办喜酒没关系。比如你领结婚证没请假,而办喜酒又是在周末,那么就不算婚假。 根据《民法典》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二)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在何时请婚假和什么时候休婚假方面,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法定婚假3天,晚婚假15天(含法定婚假3天,连续计算)。 各单位在职工婚假上可以自己制定规章,只要不违法国家法律即可。一般单位要求职工休婚假应该在登记结婚180天内或者在结婚当年内。企业不会再这个方面限制太死。 如果请婚假,也要按照单位请假的流程,已经休息的时间长短,需要提前请假的时间也会不一样,审批的层级也不一样。一般长时间的休假都要提前3天以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