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商标恶意抢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释义
    商标恶意抢注的条件具体有: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存在关系明知被申请人的商标;2、被申请人明知他人在先权利的存在;3、申请人商标需具有独创性;4、被申请人明知公共资源的存在;5、被申请人以牟利为目的妨碍他人使用。
    法律分析
    商标恶意抢注的条件具体有:
    1、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存在代理或者代表、贸易、合作、地缘(地域)或者其它关系明知或者应知被申请人的商标。
    2、被申请人因申请享有在先权利的商号、作品、外观设计、姓名、肖像等具有知名度或者其它因素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在先权利的存在。
    3、申请人主张被申请人构成恶意抢注其商标行为的,需要考虑申请人商标的独创性。
    4、被申请人因作为公共资源的旅游景区名称、产地名称具有知名度而明知或者应知该名称的存在。
    5、争议商标注册后,被申请人以牟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妨碍他人正当使用,向他人索要高额转让费、许可使用费、侵权赔偿金,或者进行误导公众的宣传,造成市场混乱。
    拓展延伸
    商标恶意抢注的常见手段和应对策略
    商标恶意抢注是指他人以恶意目的,未经授权而擅自注册他人商标,侵犯商标权益的行为。常见手段包括:1.注册类似商标,混淆消费者视听;2.注册大量商标,占用商标资源;3.恶意抢注知名商标,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应对策略包括:1.及时监测商标注册动态,发现恶意抢注行为;2.提前注册自有商标,建立商标防护体系;3.依法维护商标权益,通过撤销、无效宣告等程序维权;4.加强与商标局、执法机关的合作,共同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综上所述,针对商标恶意抢注,企业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结语
    商标恶意抢注的条件包括与被申请人存在关系、明知他人在先权利、申请人商标的独创性、被申请人明知公共资源存在等。恶意抢注商标是侵犯商标权益的行为,应采取及时监测、提前注册、维权等策略应对。企业应加强防范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