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有: 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强奸罪、恐怖活动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等。 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死刑是一种严厉的刑罚,只适用于极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多个罪名可以被定为死刑罪,这些罪名都是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威胁的罪行。其中最常见的死刑罪名包括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强奸罪、恐怖活动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刑法规定了死刑罪名,但实际上死刑在中国已经逐渐减少,2019年我国全年执行死刑数量为307人,比历史最高点下降了近80%。 我国的刑法是否还存在非死刑罪名?当然存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不仅包括死刑罪名,还包括其他的刑罚等级,如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犯罪情节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法院会根据刑法规定对罪犯进行量刑,最终决定罪犯需要服刑的刑期。 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是对于严重犯罪行为的制约和打击,在保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人权保障和刑罚适度化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恐怖活动罪分为组织恐怖活动罪和参加恐怖活动罪。以暴力、破坏手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制造恐怖气氛,或者对个人、单位进行杀害、伤害、绑架、劫持或者其他危害行为,并且造成重大损失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长期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