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募和私募在国内的区别是什么 |
释义 | 1、募集方式。公募,是通过公开发售来募集资金的。私募,是通过非公开发售来募集资金的。 2、募集对象及门槛。公募,募集对象为广大社会公众,无人数限制,也无投资门槛。私募,募集对象为少数的合格投资者,拥有300万金融资产证明或最近三年50万以上收入证明,而且每只基金都有人数上限,个人投资门槛在100万以上的。 3、产品规模。公募,产品规模通常为几亿元,甚至百亿级的,规模是较大的。私募,相对公募来说就小的多,一般为几千万,或十几亿,但操作就更为灵活。 4、信息披露。公募,关于投资的标的,投资组合,产品净值等都要求进行严格的披露。私募,对以上这些无明确的要求,只对购买该产品的投资者进行适当的净值披露,保密性就比较强。 5、投资限制。公募,无论是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私募,投资方面相对来说就比较的灵活,可空仓也可满仓,且可参与股票、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多种金融品种的投资。 6、追求目标。公募,主要是靠收取“管理费”维持运作,旱涝保收。私募,基金经理主要是靠“业绩提成”生存,与投资者共进退。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条 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只私募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 一、私募基金如何购买 首先选定私募基金购买渠道。常见的购买渠道有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渠道、经纪商销售渠道、第三方平台销售和银行销售渠道等。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私募基金募集应当履行下列程序: (一)特定对象确定; (二)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三)基金风险揭示; (四)合格投资者确认; (五)投资冷静期; (六)回访确认。 所以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的一般步骤有: 第一步、特定对象确认:一般需要填写一份问卷调查,让投资者明确自身的风险识别及风险承担能力,并书面承诺达到合格投资的要求。 第二步、参与产品推介会:适当参与产品推荐会,在机构的帮助下,依据自身的能力,选择相匹配的产品。 第三步、签署风险揭示书:投资者要明确所选产品的风险(如特殊风险、一般风险),以及自身的权益,这步略繁琐,各条款要逐句确认,相关当事人(投资者、募集机构及经办人)需签字盖章。 第四步、提供资产证明或收入证明文件: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或者近3年个人收入不低于50万,旨在确认是合格投资者,还要明确是自己购买产品,且不会拆分。(因起投最少100万,追加的资金至少10万,或是10万的整数倍) 第五步、签约、打款:此刻,你要明确合作信息的真实性,产品的风险以及绝对是合格投资者。(协议一式三份,投资人、管理人、托管人各一份。打款后留好凭证并且备注资金用途) 第六步、投资冷静期:签约之后,还有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有时候投资可能是头脑一热,在这段投资冷静期,投资者可以解除合同,并且募集机构不能主动联系投资者; 第七步、回访确认:等到投资冷静期过去了,机构的非销售人员需要对投资者进行回访确认,且需要一条一条核对投资者的核心信息,投资者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解除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