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损坏国家文物怎么处理 |
释义 | 故意损毁文物罪,是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行为对象只限于珍贵文物,不包括一般文物。所谓损毁文物,是通过改变文物的性质、面貌和形状而使其历史、科学、艺术、经济价值以及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丧失或者降低的行为。损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砸毁、焚烧、挖掘、拆卸、污损等。 行为人破坏文物资源的行为将可能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犯罪分子故意毁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列为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存在情节严重情形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 【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文物罪】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