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从法律角度解读两者差异
释义
    开除、除名、违纪辞退是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的行政惩戒方式,它们在类别、审批时效、适用对象及条件以及实施程序上存在不同。开除是最严厉的一种处分,审批时效为5个月;除名属于行政处理,没有具体审批时效规定;开除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职工,而除名适用于经常旷工的职工;开除处分由厂长(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而违纪辞退由车间、科室提出证据和处理意见,经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
    法律分析
    开除、除名、违纪辞退之间的联系就在于它们都是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的行政惩戒方式。
    1.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类别、审批时效不同。
    开除是属于行政处分,而且是最严厉的一种处分。其处理时效为:从证实职工犯错误之日起5个月之内审批完毕。
    除名属于行政处理,不属行政处分之列。因此没有具体的审批时效规定,但原则要求应对犯错误职工及时进行处理,不得无故拖延处理时间。
    2.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适用对象及其条件不同。
    开除处分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职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被判刑并入监服刑的;二次劳教被注销城市户口的;留用察看期间表现仍不好的;严重犯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所列七项错误行为之一的。
    除名仅适用于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教育不改,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按自然年度计算)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职工。
    3.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实施程序不同。
    开除处分,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应由厂长(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违纪辞退,按照《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应由车间、科室提出职工违纪的证据和处理意见,在听取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予以辞退。
    拓展延伸
    法律视角下的异同对比:解析两者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在法律视角下,对两者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进行解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者的定义和范畴。然后,通过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比较它们在法律规定、权益保护、责任承担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在于法律适用的范围、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等方面;而相似之处可能在于它们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并需遵守法律的要求。因此,通过法律视角下的异同对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语
    开除、除名、违纪辞退是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的行政惩戒方式。它们在类别、审批时效、适用对象及条件以及实施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开除是最严厉的行政处分,处理时效为5个月内审批完毕;除名是行政处理,无具体审批时效规定,但要求及时处理;违纪辞退需要提供证据和处理意见,并经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通过法律视角的比较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为相关法律问题提供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7: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