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到假货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
释义 | 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安全保障权。假冒商品冒用他人商标、名称等,伪劣商品违反质量标准。被假冒的名牌商品是国之瑰宝,但易制作、利润高的商品更容易被假冒。假冒伪劣产品无法通过质检合格,销售需要明确市场和人员。这些行为扰乱治安程序,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 法律分析 一、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什么权? 假冒伪劣产品侵犯消费者: 1、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2、可能会侵犯安全保障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假冒伪劣商品是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不包括精神产品。其特征是:具有不真实性因素和社会危害性。 假冒商品 商品在制造时,逼真地模仿其他同类产品的外部特征,或未经授权,对已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进行复制和销售,借以冒充别人的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主要表现冒用、伪造他人商标、标志;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冒用优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和生产许可证标识的产品。 伪劣商品 是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标生产的产品。 从已被查获的案件看,在市场上被假冒的商品,都是一些质地优良,适销对路,深受消费者和用户厚爱,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较高声誉的名牌商品,这些商品在其创业创名牌的过程中,都付出了长时间艰辛的劳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我国产品的精粹,是国之瑰宝。但是,越是“名优”、“高档”、“紧俏”,越有假冒混杂其间,特别是易制作、利润高、销路好的商品大量被假冒。 假冒伪劣产品本身就不会通过我国的质检合格,如果要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相关销售的话,必须要有明确的相关市场和人员才能够进行销售,针对于这一些行为,我国一般处罚都非常严重,它严重扰乱了相关的治安程序以及国家机关的相关工信令等问题。 结语 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安全保障权。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也有权要求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假冒伪劣商品具有不真实性因素和社会危害性,包括冒用他人商标、标志、名称等行为。这些商品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国家机关的工信令。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对假冒伪劣行为实行严厉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食品检验 第八十九条 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四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媒体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八条 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