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逮捕和取保候审的区别是什么? |
释义 | 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的条件:1、可能实施新犯罪;2、可能危害安全;3、可能打击报复;4、可能破坏证据;5、有逃跑自杀企图;6、违反规定严重。取保候审者需遵守:1、不离开居住地;2、变动需报告;3、传讯及时到案。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的条件包括: 1、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者公共安全的; 3、可能打击报复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的; 4、可能对证据进行毁灭或伪造,干扰证人作证或者进行串供的; 5、有自杀或者逃跑企图的; 6、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情节严重的。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1、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发生变动时需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3、传讯时应及时到案。 拓展延伸 逮捕和取保候审的程序及权利保障有何不同? 逮捕和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常见的两种强制措施,它们在程序和权利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逮捕是指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根据案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需经过法定程序和法院批准。而取保候审是指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但需要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在程序上,逮捕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和法定的逮捕理由,而取保候审则更注重对犯罪嫌疑人的监管和约束。在权利保障方面,逮捕会限制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但也规定了逮捕的期限和逮捕后的权益保障措施;而取保候审相对更加宽松,嫌疑人在不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履行正常的社会角色,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总之,逮捕和取保候审在程序和权利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应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结语 逮捕和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常见的两种强制措施,它们在程序和权利保障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逮捕需要充分的证据和法定的逮捕理由,限制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但也规定了逮捕的期限和逮捕后的权益保障措施。取保候审则相对宽松,不限制人身自由,但需遵守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具体应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决定采取何种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