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害者和受害人的区别是什么? |
释义 | 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包括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而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的赔偿权利人,包括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法律分析 一般来说,被害人指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受害人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广义上的被害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狭义上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属于当事人之一,居于原告人地位。受害人,是指民事案件中的“赔偿权利人”。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拓展延伸 受害者和受害人的定义及法律区分 受害者和受害人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定义和区分。受害者是指遭受某种伤害、损失或不公正对待的人,通常是指在犯罪、事故或其他不法行为中受到伤害的人。受害者强调的是其受到的伤害和不公正待遇。受害人则更侧重于指涉某种特定的身份或地位,通常是指在犯罪行为中直接受害的人。受害人的概念常用于刑事法律程序中,强调其在犯罪行为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法律上,对受害者和受害人的定义和区分具有重要意义。法律系统通常会为受害者提供特定的权益和保护措施,以确保他们得到公正对待和补偿。受害者权益的保护包括提供法律援助、隐私保护、心理支持和赔偿等方面的措施。而受害人则可能在刑事法律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作为证人提供证词,参与犯罪嫌疑人的指认等。 因此,了解受害者和受害人的定义及法律区分对于确保公正和保护受害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法律系统通过明确受害者和受害人的地位和角色,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保护,以维护正义和社会秩序。 结语 在法律上,受害者和受害人的定义和区分具有重要意义。受害者指遭受伤害、损失或不公正待遇的人,而受害人则更强调在犯罪行为中直接受害的身份。法律系统为受害者提供特定的权益和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援助、隐私保护、心理支持和赔偿等。受害人在刑事法律程序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提供证词、参与犯罪嫌疑人的指认等。了解受害者和受害人的定义对于确保公正和保护受害者权益至关重要,法律系统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保护,维护正义和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