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自首特别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对待特别自首应以自首论,能如实供述罪行的可从轻处罚,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可减轻处罚。司法解释中,特别自首指的是与司法机关已知罪行不同种类的罪行。 法律分析 特别自首又被称为准自首,从定义上看,指的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中规定,对待这种情况应该“以自首论”。同时,如果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在司法解释当中,所谓的“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指的是与司法机关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分属不同种的罪行。 拓展延伸 自首的法律意义及其影响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事实被发现之前,自愿向司法机关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的行为。在法律上,自首是一种能够减轻刑罚的情节。自首能够表现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悔过之心和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自首可以减轻刑罚的幅度,比如可以从死刑减为有期徒刑,从重刑减为轻刑。此外,自首还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鼓励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勇于面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加速案件的审理进程。因此,自首在刑事法律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影响。 结语 特别自首是一种能够表现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悔过之心和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对于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自首不仅能减轻刑罚,还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鼓励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勇于面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加速案件审理进程。因此,自首在刑事法律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