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有哪些 |
释义 |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以下不正当竞争行为:假冒、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秘密侵犯、不正当有奖销售、损害商业信誉、强制交易、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低价销售、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串通投标招标。 法律分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以下不正当竞争行为: (1)采取假冒或混淆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行为; (7)公用企业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 (8)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 (9)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10)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 (11)串通投标招标行为。 拓展延伸 企业竞争中的不正当手段及其应对措施 企业竞争中的不正当手段包括虚假宣传、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商业贿赂、盗取商业机密等。针对这些不正当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加强自身合规意识,确保企业运营合法合规。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时申请专利、商标等,防止他人侵权。另外,加强与竞争对手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行业的良性竞争环境。最重要的是,如果发现竞争对手采取不正当手段,应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维护市场秩序。通过以上应对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竞争中的不正当手段,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市场地位。 结语 《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假冒、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企业应加强合规意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与交流能促进良性竞争,如发现不正当手段,应及时举报。通过以上措施,企业能更好地应对竞争,维护自身权益和市场地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支持、包庇不正当竞争行为。 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规范会员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三章 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调查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部门调查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