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不良资产”黄金时代到来:传统市场赚翻,互联网玩家却举步维艰
释义
    2016年,银行开始慢慢吐出“不良资产”这块肥肉。从2017开始,不良资产慢慢发酵,市场逐渐觉醒。
    2018年进入不良资产的黄金时代,几乎成为从业者的共识。
    “2017年,我们一年只投资一个亿,赚了2000万。”某传统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的负责人徐冰称。
    一边的传统市场赚得流油,而另一边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却寸步难行。
    如今,黄金时代到来,互联网玩家是否有了新的机会?
    01黄金时代
    “不良资产的黄金时代,现在才算真正到了。”徐冰称。
    实际上,2016年前,银行并没有将不良资产放出来。
    “行业现状是,部分银行会通过假出表,把资产卖给资产处置公司,然后再偷偷回购回来。”徐冰称,“银行处置能力不行,但也不想把肉吐出来。这导致大量的不良资产烂透在系统内。”
    02创新者的窘境
    一边是,传统行业干得风生水起,另一边,还有一批互联网玩家,一直试图用技术颠覆行业。
    但他们,走得举步维艰。
    2017年,曾经掀起一轮不良资产创业项目的融资热潮,但目前,却声响寥寥。
    “现在绝大多数的创业项目,都活得不好。”曾专注投资这一领域的资深投资人罗叶称,很多公司新一轮的融资都无法敲定。
    “大家都号称提高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但实际上,极为有限。”罗叶曾经去多个项目考察,大家的情况都不容乐观,甚至不少模式成了伪命题,隔靴挠痒,并不解决行业痛点。
    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主要有几种模式。
    一类是,以撮合业务为主的平台。
    “这个模式,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罗叶称,比如购买一个资产包,然后将资产分拆,分配给最合适的处置方。
    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诸多难题。
    平台在拿资产包这件事情,实在是毫无优势。
    “平台能认识几家银行?好资产轮得到平台去撮合吗?”资芽网创始人张洛夫对此并不看好。
    于是,第二种模式浮出水面。
    平台尝试在撮合之外,再进行一些数据积累,开始做“信息修复”。
    “一个老赖,可能在4个平台上借了钱,留的是一个手机号,但我有他第5个平台上留下的新电话,就可以找过去。”搜赖网贺国称,他们在催收过程中,不断补全数据,数据越多,催收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搭建数据库,用大数据来改变催收行业,看起来确实是性感的模式。
    但是,这条路被突如其来的政策拦路隔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规律,对于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即算“情节严重”。
    这让信息修复的想象空间,受到致命打击。
    “现在催收行业非常不好做,要完全合规,信息修复这个事情都不存在了。”罗叶称。
    而第三种模式,成为“终极想象力”。
    “几乎所有的创始人,都会给投资人讲一个故事,就是风险定价。”罗叶称,这确实是不良资产出资中最大痛点。
    现在,很多不良资产包,都是“肉和骨头”混搭着卖,良莠不齐。
    如果能对每个不良资产进行风险定价,银行知道该卖的价格,买家知道其中的风险,不良资产市场将会高效流动起来。
    但是这几乎是个遥远的梦。
    “一般不良资产的出售方,都非常强势,他们能提供的数据有限,且真实性都很难考究。”某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的负责人称。
    同时,资产错综复杂,统一定价实在太难。
    三个模式现在困难重重,新的模式尚未出现,行业呈现一片低迷状态。
    03传统淘金者
    “有时候我们甚至怀疑,互联网+不良资产,是否是伪命题。”徐冰称,因为他们发现,不良资产处置是一片草莽江湖,人在其中的作用极大,“恐怕暂时很难被技术取代”。
    “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主要的门槛,就是人。”徐冰称。
    首先是团队壁垒。
    团队中需要有法务、财务、金融、不动产方面人才。
    以法务为例,就颇为稀缺,年轻律师,对不良资产处置不太懂,而大牌律师,又不太可能进入这个行业。
    另外,人脉资源壁垒很强。
    以购买抵押物未来,从上游端的四大银行,到公检法、国地税、土地局、房管局,都需打通关系。
    如此,可以在10分钟以内了解一个不动产的现状;否则中规中矩请律师、开调函,可能一两周还出不来。
    这些,都是对人的“硬性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资金门槛,你需要大体量、且持续的资金。
    比如购买债权包,最小的包可能也有5000万,而资金可能两三年都无法退出。想要和银行等资产出售者打好交道,还需要每个季度都持续性地买包。“如果只能购买一次,银行犯不着和你深入交往。”
    所以,资金实力都是至少亿级以上,才有可能撬动此事。
    跨越了上述3道槛,才算是进入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有趣世界。
    这里是一片规矩林立的江湖。
    比如,购买资产时,招投标中的明面竞价上,就暗藏诸多玄机。
    银行定价之前,一般会将包开放给某地区3家买主,各家尽调之后,给银行估值,这样银行心里就有了大概价格。
    但这完全是一场博弈游戏。
    有时3家会联合起来压价,让银行误以为资产包不值钱,而调低价格。
    3家尽调之后,会有一个数值区间,这个数值是各家的商业秘密,最大底牌。
    在跟银行报价之前,各家就开始喝酒聊天,互相探价。就像玩德扑一样,不停地猜对方的手牌。
    而各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压到最低价”,并获得包。
    “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江湖,互联网如何进得来?”徐冰称。
    张洛夫曾了解一个案例,有人给资金方引荐了一个资产方,最后见面发现发现对方是二手中介,一个资产背后有47个中间人。
    行业的现状是,不良资产的互联网渗透率极低。
    现在突破较大的,是电催领域。
    通过大数据对用户进行一些行为分析,确实可以提高催收的效率。
    除电催以外,其他环节的标准化尝试,都遇到了阻碍。
    不良资产中,太多信息无法摆在面上,大数据的应用,又涉及太多的非标因素。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3: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