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死刑执行制度的历史演变
释义
    死刑停止执行的情形包括: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罪犯怀孕。人民法院可根据情况进行改判或恢复死刑执行,执行时需核实罪犯身份和犯罪事实,确保执行正确。
    法律分析
    死刑停止执行的情形如下: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接到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核实,经审查后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办法:一是进行改判。人民法院认为判决确实有错误,或者罪犯确实揭发了重大犯罪事实,或者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按照死刑复核程序予以改判;对正在怀孕的犯罪分子也应当予以改判。这样,原来的死刑判决就不再执行了。二是恢复死刑的执行。人民法院确认原判决没有错误;或者确认罪犯检举揭发重大的犯罪事实等情况不属实;或者罪犯虽有揭发犯罪事实等立功表现,但不需要改判,仍然应当执行死刑的。对这种情况,必须由原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院长再次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恢复死刑的执行。执行死刑时,负责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即应当查验清楚将要交付执行的罪犯确系被判处死刑者本人。为此,不仅应认真核对罪犯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和住址等,还要核对其犯罪事实,同时还需讯问其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拓展延伸
    死刑暂停的法律条件和程序
    死刑暂停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暂时停止对某一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执行死刑的法律程序。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死刑暂停的法律条件和程序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死刑暂停的法律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罪犯的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年龄、是否有重大疾病等;罪犯是否提出上诉或申请特赦;是否存在新的证据或情况等。而死刑暂停的法律程序通常包括:罪犯向相关法院或特定机构提交申请、相关法院或机构对申请进行审理和决定、相关部门执行暂停决定等。需要指出的是,死刑暂停并不意味着对死刑的废止或撤销,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对死刑的执行进行暂时性的停止。
    结语
    在死刑执行中,出现以下情形时可暂停执行: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罪犯怀孕。法院需仔细审查核实后,可进行改判或恢复执行。执行前,应核对罪犯身份、犯罪事实,并查验遗言、信札。死刑暂停是一种特定情况下暂时停止执行死刑的法律程序,具体条件和程序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暂停并非废止死刑,而是暂时性的停止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9: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