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果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同学的语言暴力或侮辱了,是违法的吗? |
释义 | 侮辱未成年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包括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对被侵权的未成年人,应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法律分析 结论:会有可能构成侮辱罪的。解析:未成年被语言暴力一般是触犯法律的。如果对他人名誉造成侵权,要给被侵权的未成年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如果是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会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同学的语言暴力或侮辱,如何保护他们的权益? 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同学的语言暴力或侮辱,是我们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反欺凌政策,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暴力和侮辱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其次,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问题。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与学校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环境。此外,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氛围。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我们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在学校获得安全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结语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语言暴力和侮辱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学校应建立反欺凌政策,教师和家长应接受培训,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需要全社会的合作与努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三章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 第三十三条 未成年学生偷窃少量财物,或者有殴打、辱骂、恐吓、强行索要财物等学生欺凌行为,情节轻微的,可以由学校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采取相应的管理教育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 第二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应当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欺凌发现和处置的工作流程,严格排查并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各种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二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