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提供虚假信息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释义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虚假信息可能涉嫌扰乱公共秩序。根据规定,散布谣言、虚假危险物质或扬言实施暴力行为都将受到行政处罚。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传唤、查证、处罚行为人。如果散布虚假信息构成犯罪,将根据《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所以说,若散布谣言,公安机关可以依据上述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派出所会依据规定,用传唤证对行为人进行传唤、查证、处罚。
    如果散布虚假信息,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互联网虚假信息传播的法律打击措施
    互联网虚假信息传播的法律打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管、建立举报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等。首先,加强监管是关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加强审核制度,严格审查发布的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其次,建立举报机制是必要的。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及时揭露虚假信息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此外,加大处罚力度也是重要的一环。对散布虚假信息的个人或组织,依法给予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甚至刑事处罚。通过这些法律打击措施,可以有效遏制互联网虚假信息的传播,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谐。
    结语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可以依据上述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派出所会依据规定,用传唤证对行为人进行传唤、查证、处罚。如果散布虚假信息,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监管、建立举报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等是打击互联网虚假信息传播的重要措施,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六章 证据 第七十一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七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