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卖盗版书的合同为何有效 |
释义 | 购买盗版书籍不属于违法行为,但以营利为目的的盗版行为会被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第217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会被处以有期徒刑和罚金的惩罚。 法律分析 购买盗版书籍不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了擅自复制、出版、出售、录制、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他人作品的,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以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 而购买盗版书籍不符合前述定罪保准,故不构成犯罪。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拓展延伸 盗版书交易的法律效力如何评估? 评估盗版书交易的法律效力涉及多个因素。首先,要考虑国家的法律框架,盗版行为是否被明确规定为非法。其次,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满足合同成立的要件,如合法目的、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等。然而,由于盗版行为本身违反了知识产权法律,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有限。此外,法院可能会考虑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等因素,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因此,评估盗版书交易的法律效力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要件以及公共利益等因素。最终的评估结果应由法律专业人士根据具体案件和相关法律进行判断。 结语 购买盗版书籍不属于违法行为,因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只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了擅自复制、出版、出售、录制、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他人作品,并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才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购买盗版书籍不符合前述定罪标准,故不构成犯罪行为。然而,评估盗版书籍交易的法律效力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要件以及公共利益等因素,具体判断应由法律专业人士根据具体案件和相关法律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五章 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保护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本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民事责任;侵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由主管著作权的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无害化销毁处理侵权复制品以及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违法经营额难以计算或者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许可,播放、复制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故意制造、进口或者向他人提供主要用于避开、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的,或者故意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广播、电视上的权利管理信息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品、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广播、电视上的权利管理信息未经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仍然向公众提供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法第二条所称的出版,指作品的复制、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五章 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保护 第五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对于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可以没收违法所得、侵权复制品以及进行违法活动的财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