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小规模纳税人交个人所得税吗
释义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个人而非单位,支付报酬的单位具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2、《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十一种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中对企业而言需要代扣代缴的是工资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3、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所得税如何征收,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是相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的概念,是相对于增值税而言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关系,对于企业或个人而言,取得收入符合征税条件,就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4、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扣除成本费用后,找准税率,进行计算。5、具体税率税目请看《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小规模税人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样申报,下载个人所得税报税软件后,输入企业名称、纳税人税务代码,建立与税务局的联接,输入员工的信息,就可填写员工的工资和五险一金的金额,系统自动生成个人所得税税额,保存后就可以点申报了,申报后,收取回执,收到回执后一般到网上报税软件中交个人所得税。
    小规模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怎么申报
    小规模纳税人个人所得税为地税征收.只需在省地税网可进行网上申报即可。网上申报流程:下载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设置登录密码--进入系统--设置单位基本信息--申报时,进入人所得税明细申报子系统--表头填写:声明人,会计主管等。表格填写:(略),工资薪金,XXXX;费用扣除标准,XXXX,应纳税额,XXX.--身份校验,数据校验--向税务机关提交--输入税务机关给的密码--显示提交成功.(扣款成功)--在查询页面显示文件号--备份,打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八条规定: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按照上述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只要支付了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就成为扣缴义务人,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只要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工资数据超5000元,那么无论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都要进行缴纳个人所得税.无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后果分别为:A个人所得税缴税不为零的,需接受地务机关的处罚.B、个人所得缴税为零的,补申报即可。
    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申报
    小规模纳税人申报企业所得税有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种。增值税,一般按月申报。工业企业根据:开具发票金额/(1+6%) 6%申报增值税;商业企业根据:开具发票金额/(1+4%) 4%申报增值税。需要申报的报表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申报附列资料》、《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所有的报表应该都可以从纳税申报系统生成打印,如果需要纸质报表,可以向当地税务 机关免费索取。企业所得税。按季度申报,年底汇算清缴。所得税征收方式可以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如果实行查账征收 ,需要报送的报表很多,并且需要出具由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查账报告;如果实行核定征收,只需要报送《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申报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纳税人报送申报资料 →受理审核→受理申报。(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表》。(2)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3)消费税纳税人纳税申报纳税人报送申报资料 →受理审核→受理申报《消费税申报表》及其附表(金银饰品购销存月报表)。(4)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5)所得税纳税人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逐级汇总(合并)申报。(1)受理申报 - 受理审核 - 逐级上传到总机构所在地国税机关。(2)汇总后的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及财务会计报表。(3)所属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及附表。(4)本级纳税申报表、附表及财务会计报表。(5)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 3 日办结。
    小规模纳税人都需要交什么税
    小规模纳税人需要缴纳的基本税种如下:1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2 城建税(增值税+消费税)纳税额*适用税率,这里的适用税指纳税人所在地市区的税率为7%,在县城、镇、大中型工矿企业不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不在市区、县城、镇的税率为1%。3 教育附加费(增值税+消费税)纳税额*3%。4 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消费税)纳税额*1%。5 水利建设基金(增值税+消费税)纳税额*1%。6 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25%)。新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率为25%,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致,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7 基本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住所标准
    一、住所标准:依据通常是指公民长期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住所又分为永久性住所和习惯性住所。个人所得税法里所说的住所是税法的特定概念,它不是说居住的场所和居住的地方,而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二、居住时间标准:居住时间是指个人在一国境内实际居住的天数。我国规定的时间标准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达到这一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对居住时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不扣减天数,连续计算。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标准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纳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该内容由 李光伟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