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性质有哪几种
释义
    犯罪性质有以下十种:
    1、故意危害国家安全;
    2、故意实施危害不特定人数的公共安全;
    3、违反国家规定破坏社会秩序;
    4、故意侵犯公民权利;
    5、非法占有公司财产;
    6、故意妨碍社会管理秩序;
    7、违反规定危害国防利益;
    8、国家机关人员贪污;
    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渎职行为;
    10、军人违反职责。
    一、犯罪和违法的区别有2个,分别如下:
    1、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则需要由人民依法判处刑罚。
    二、犯罪构成的要件具体如下:
    1、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客体。说明某种犯罪危害了利益的要件;
    3、客观方面。说明犯罪是在客观条件下,用行为使客体受到危害的要件;
    4、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总之,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犯罪性质分类: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是以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同类客体为依据;对犯罪进行排列,则主要是以各类各种犯罪的危害程度为依据。(一)根据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的不同,将各种各样的犯罪区分为10大类:凡是侵犯国家安全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如背叛祖国罪、分裂国家罪等;侵犯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放火罪、爆炸罪等;侵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犯罪规定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如走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侵犯人身、民主权利方面的犯罪规定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如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等;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犯罪规定为侵犯财产罪,如抢劫罪、盗窃罪等;侵犯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如妨害公务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等;侵犯我国国防利益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危害国防利益罪,如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军事行动罪等;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方面的犯罪规定为贪污贿赂罪,如贪污罪、受贿罪等;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方面的犯罪规定为渎职罪,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侵犯国家的军事利益和军人义务方面的犯罪规定为军人违反职责罪,如战时违抗命令罪、投降罪等。(二)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对各类各种犯罪进行排列,建立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不仅要对犯罪进行正确的分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各种犯罪进行合理的排列。刑法分则主要是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由重及轻对犯罪进行排列的。首先,在各类犯罪的排列上,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因而列为各类犯罪之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仅次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因此紧随之排列在第二位;其他各类犯罪依次类推。但是,类罪的先后排列顺序只是从总体上表明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并不意味着前类犯罪中的每一种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都大于后类犯罪中的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其次,在各类犯罪中具体犯罪的排列上,除了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大小,由重到轻依次编排外,还适当考虑了一些具体犯罪的性质,例如:在危害公共安全一类犯罪中,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而且均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因此将它们排在该类犯罪的前面;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等犯罪属于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社会危害性相对较轻,因此将它们排在该类犯罪的后面。三、犯罪分类排列的意义,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排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在立法方面,通过犯罪的分类排列,建立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表明立法者对各种犯罪性质的认识和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体现刑法打击犯罪的重点所在。2.在司法方面,犯罪的分类排列,有助于司法工作者较为准确地认识各类犯罪的基本特征,把握各类各种犯罪的危害程度,区分类罪之间及具体犯罪之间的界限,正确地适用刑法。3.在刑法理论研究方面,犯罪的分类排列,有利于理论上探讨和阐释各类各种犯罪的立法意图、一般特征和危害程度,有利于对类罪和个罪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为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量刑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