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仲裁管辖权的主体
释义
    仲裁管辖权指的是双方对于仲裁机构选择的权利,是指仲裁机构或仲裁庭依据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约定的某种情况发生时对某一特定的争议享有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权利,是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或仲裁庭有权对特定的国际商事争议,进行审理并做出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依据。而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管辖权异议的情况,管辖权异议就是对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审理案件并做出裁决的权力提出抗辩,以否定仲裁机构或仲裁庭的管辖权。
    一、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形式有哪些?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两种表现形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专门的仲裁协议书。
    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争端发生前订立的将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争端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
    其特点是:
    第一,它是当事人之间在争端发生前所达成的将争端提交仲裁解决的约定;
    第二,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而是主合同中的一个条款。
    仲裁协议书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将已经发生的争端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
    其特点是:
    第一,它是当事人之间在争端发生之后所达成的将争端提交仲裁解决的约定;
    第二,它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其内容是将特定的争端提交仲裁解决的一项单独的协议。
    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还是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书,都必须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将争端提交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即双方当事人同意将争端通过仲裁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司法诉讼的方式解决的约定,这是仲裁协议最重要的内容。如无此项约定,便不可能有仲裁的发生。
    第二,提交仲裁的事项。即将什么样的争端提交仲裁解决,这是对仲裁庭的管辖权做出界定的依据。如果仲裁庭裁决的事项超出了该项协议的范围,则超出协议规定的范围的事项所作的裁决就不能得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
    第三,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机构。即选择哪一个仲裁机构及仲裁庭组成人员的人选。此外,当事人还可以就其他与仲裁有关的事项做出约定,如仲裁地点、仲裁应当适用的规则等。
    二、处理机构之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裁也称公断,仲裁作为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之一,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
    仲裁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1、案件受理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请求仲裁的书面申请;二是案件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一段时间内要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2、调查取证阶段。
    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实施,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工作。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
    3、调解阶段。
    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要做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需制作仲裁调解书。
    4、裁决阶段。
    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的,劳动争议的处理便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的裁决要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做出。一般要经过庭审调查、双方辩论和陈述等过程,最后由仲裁员对争议事实进行充分协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裁决。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制作调解裁决书。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
    5、调解或裁决的执行阶段。
    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仲裁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生效后的调解或裁决,当事双方都应该自觉执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20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做出决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