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分割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方式,离婚时夫妻可以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是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要证明对方有过错,需要证明配偶一方实施了法定的违法行为,导致损害后果,并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同时要求有过错方的主观过错且出于故意。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分割 夫妻离婚时,由双方共同协商财产分割,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二、离婚如何证明对方有过错 1.配偶一方实施了法定的违法行为。即有配偶一方行使了《民法典》所禁止的破坏双方婚姻家庭关系的行为——与他人同居。即,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2.违法行为导致了损害后果。即有配偶一方和第三者破坏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给相对一方造成了既成的财产和人身、精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过错方的行为与受害方的利益损害有事实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由于这种违法行为发生在离婚案件中,所以,此违法行为与夫妻感情破裂间也具有因果关系,是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 4.实施违法行为的配偶一方必须具有主观过错,而配偶另一方没有过错。而且要求实施违法行为的配偶必须出于故意。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由双方协商处理,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考虑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离婚中若要证明对方有过错,需证明配偶一方实施了法定的违法行为,并导致了损害后果,且存在因果关系,同时该配偶必须具有主观过错且出于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