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锡人才引进落户政策 |
释义 | 人才引进“先落户后就业”申请条件: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取得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具有二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等。 一、西安人才引进落户政策有哪些 西安人才引进落户政策有以下几点: 1、买房入户:在本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员,可迁入本市落户,其配偶和子女可以随迁; 2、学历入户: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技校毕业,或具备国民教育同等学力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 3、专业人才落户:凡符合专业人才标准的人员,可迁入本市市区落户,其配偶,子女可以随迁; 4、应届毕业生落户:高考考取本市高等院校的学生迁入学校集体户以及在本市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未将户籍迁入学校集体户的。 二、成都学历落户政策是什么 7月19日下午,成都市委外宣办举行“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对外发布了《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成都将改革人才落户政策,推行‘先落户后就业’,鼓励青年人才来蓉创业就业。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办理落户手续。对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在产业新城投放人才租赁住房,鼓励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集体申请或自主选择租住方式,努力解决各类人才安居之忧,让广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一)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凭毕业证即可落户成都。 申请人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 1、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 (二)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的技能人才,也可以办理落户手续。 申请人必须满足这三个条件: 1、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 2、单位推荐 3、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 (三)成都市入户新政策实施的两大变化 1、成都全市办证中心都可互办 从28日起,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青年才俊落户,进一步推出便民措施,全成都22个办证中心都可以互办新政落户业务。也就是说,如果想办理天府新区、高新区落户,不用只去天府新区、高新区办证中心打拥堂了,也可以去其他五城区,或者双流、新都等其他区县办证中心办理。 2、天府新区落户办理地点迁至西部博览城 “最火爆”的天府新区落户办理地点也由原来的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迁至西部博览城,办理窗口增加至40个,排队有空调吹有板凳坐,再也不用担心站在“坝坝上”晒太阳了。 7月28日,被称作“史上最宽松”的成都学历落户新政已实施至第8个工作日了,各办证大厅依旧“人才急挤”。尤其以天府新区、高新区落户热度最高。通宵排队、烈日暴晒似乎成为了这一周想要落户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的“标配”。 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局得知,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轻松和便捷地办理落户,28日起,天府新区落户办理地点由原来的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迁至更加宽敞的西部博览城。此外,全成都22个办证中心都可以互办新政落户业务,落户高新区和天府新区也可以就近选择人少的办证中心进行办理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个互办政策仅限于新政这一块业务。 三、西安规定的外来人员落户政策有哪些? 1、学历落户 凡符合以下条件人员,可迁入本市落户: (一)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或具备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 (二)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 2、在校大学生落户 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本市落户。 3、人才引进落户 (一)专业人才落户。 凡符合专业人才标准的人员,可迁入本市落户。 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参照《西安市A、B、C类人才认定实施细则》《西安市D、E类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认定的A、B、C、D、E类人才;拥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人才;受到市级以上评定表彰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技能人才落户。 凡符合技能人才标准的人员,可迁入本市落户。 技能人才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前十名获得者;省级、地市级和行业(部级)技能大奖、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称号获得者;具有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者;具有高级工、中级工等级者;受到市级以上评定表彰的各类技能人才。 4、投资创业落户 凡在本市依法注册登记并正常经营的市场主体,其法定代表人、员工和个体经营者可迁入本市落户。 5、投靠直系亲属落户 本市户籍人员,均可申请其直系亲属投靠落户。 直系亲属是指申请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6、安居落户 (一)在本市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落户。 凡在本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员,可迁入本市落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