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抵押贷款是指债务人也就是借款方在法律上把财产的所有权转让给债权人也就是放款方,但债权人不能够全部占有财产,不能够随意的进行处分的权利,以财产担保的债务一经偿还,那么财产所有权的转让即告结束。借款人在法律上把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以抵押的形式将其权利转让给银行,由此来获得银行的贷款,并且在债务人为能履行相应的义务的时候,债权人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其实设置抵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如果说在债务中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话,那么就可以以设置抵押的实物形态变成值来实现的,所以抵押物必须是是以抵押人所有的实物形态为抵押的主体。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能够用购房合同来作为抵押,因为这种抵押从法律上来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所以也得不到法律保护作用。 一、民法典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1、土地所有权; 2、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二、申请抵押贷款有什么要求 1、申请人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 2、有正当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按时偿还贷款本息。 3、能够提供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并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用房屋作为抵押物,房屋的产权要明晰,符合国家规定的上市交易条件,可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并未做任何其他抵押。 5、个人信用记录良好。 6、贷款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