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释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本文讲述了假释的适用范围、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以及限制条件。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但前提是他们已经执行了一定的刑期。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有在执行一定的刑期以后,并且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才可以适用假释。同时,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和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 法律分析 1.适用范围: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这些罪犯包括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罪犯。 2.刑期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有在执行一定的刑期以后,才能适用假释。 3.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只有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才可以假释。 4.限制条件 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和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 拓展延伸 假释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其适用范围是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罪犯中,经过法定程序并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在执行一定期限的刑罚后,根据其表现良好或者有立功表现,由监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前解除其刑罚,并给予一定期限的假释考验期。 假释的适用范围受到法律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且必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能被假释。这些特定条件包括: 1.罪犯必须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即罪犯所犯罪行的刑罚必须为有期徒刑以上; 2.罪犯必须在执行刑罚期间表现良好,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3.罪犯必须有立功表现,即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有显著表现,有重大立功表现、悔改表现或者有其他有利于社会的表现; 4.罪犯必须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即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间没有再次犯罪的迹象或者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 假释的适用范围受到法律限制,必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能被假释。如果罪犯不符合假释的适用条件,即使其表现良好或者有立功表现,也不能被假释。 结语 假释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措施,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但假释的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刑期条件、实质条件和限制条件。刑期条件是指罪犯必须执行一定的刑期后才能适用假释;实质条件是指罪犯在假释后需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限制条件是指罪犯不能是累犯和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罪犯才能获得假释。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