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背后的法理与伦理 |
释义 |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在于危险来源、迫不得已要求、主体身份要求、保护的利益和实施对象。正当防卫是对人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合法反击,无特定身份要求;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更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或动物侵袭,要求出于迫不得已。紧急避险没有特定身份要求,但正当防卫没有此要求。避险保护的利益必须大于损害的第三者利益。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必须是对第三者实施。 法律分析 1.危险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 在遭遇到人的不法侵害时,如果行为人是对不法侵害人进行反击,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如果为了躲避不法侵害,而损害第三人(不法侵害之外的人)利益的,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 2.紧急避险必须是出于迫不得已,而正当防卫无此要求。 3.对主体的要求不同:紧急避险要求主体不能有特定的身份(如警察、军人或消防队员等)。 而正当防卫就没有这样的要求。 任何人均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4.避险保护的是合法利益,损害的也是合法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怎么样选择,两害相全取其轻,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必须要大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第三者的利益,如果等于或者小于所损害的利益,避险就没有意义,法律也就没有保护的必要。 5.实施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而紧急避险必须是向第三者实施。 拓展延伸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权益保护与自卫之间的界限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之间的区别在于其所追求的目标和法律依据。紧急避险是在遭受即将发生的危险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权益而采取的紧急行动。其主要依据是紧急避险原则,即在紧急情况下,为了自身或他人的利益,可以超越一般法律限制。而正当防卫是在实际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合法防卫自己或他人的权益而采取的行动。其依据是刑法中的正当防卫规定,即在合理必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因此,紧急避险强调的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权益保护,而正当防卫则强调的是合法自卫的界限和条件。这两者在实践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分和运用。 结语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紧急避险涉及到多种危险来源,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和动物侵袭等,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主要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此外,紧急避险要求行为人迫不得已,而正当防卫则无此要求。紧急避险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人,而正当防卫则不受特定身份的限制。在法律选择上,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必须大于损害第三者利益,而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施。因此,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在目标和法律依据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分和运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一条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