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亲属关系并非唯一途径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民法典中有关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的规定,以及夫妻双亡财产的分配方式。遗嘱继承允许被继承人在生前留下遗嘱,指定特定的继承人继承遗产,具有更多的优势。而遗赠则是指被继承人用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法律制度,与遗嘱继承存在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权利的接受、行使方式、受让主体和遗嘱人与受遗赠人的关系等方面。 法律分析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是直系亲属的人不能继承遗嘱。遗嘱继承也称为指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留下遗嘱,指定在自己离世后由特定的继承人继承遗产。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相对应,遗嘱继承比法定继承更有优势。遗嘱继承允许将遗产留给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也可以将财产捐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个人。 一、夫妻双亡财产怎样分配 夫妻双亡财产分配有四种方式: 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2、遗赠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立遗嘱,将遗产赠送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3、遗赠抚养协议是指被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签订协议,被继承人承担被继承人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亡后转移给被继承人; 4、法定继承,即在上述三种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距离确定顺序。 二、什么是遗赠它与遗嘱继承有什么区别 遗赠是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法律制度。它与遗嘱继承的区别是: 1.权利的接受、行使方式不同。受遗赠人只有依法在法定期间内明确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时才视为接受,否则视为放弃遗赠。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处理前,明确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才能有效。 2.受让主体不同。遗赠的受让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国家及其他社会组织。而遗嘱继承中的受让人,即继承人必须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且必须是自然人。 3.在遗嘱继承中,遗嘱人可在遗嘱中指定候补继承人,而在遗赠中则不能指定候补的受遗赠人。 结语 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是两种不同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允许遗嘱人在生前指定特定的继承人,也可以将财产捐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个人。而法定继承则根据亲属关系的距离确定顺序,权利的接受、行使方式不同,受让主体也不同。在夫妻双亡财产分配方面,有四种方式可以选择,包括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是最有优势的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遗嘱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