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逐年假期的天数法律规范 |
释义 | 法律规定年假天数根据工作年限不同,1-10年5天,10-20年10天,20年以上15天;不享受年休假的情形包括寒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不扣工资、请病假累计2/3/4个月以上。 法律分析 一、法律规定年假可以休多少天 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2、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3、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二、哪些情形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拓展延伸 假期天数的年度调整法律规定 假期天数的年度调整法律规定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每年的假期天数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条款。这一法律规定旨在确保员工享有合理的休假权益,并与企业的运营需求相适应。根据这一规定,政府或相关机构将根据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假期天数进行评估和调整。调整可能涉及年度假期总天数的增加或减少,特定假期的调整,以及假期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等方面。这样的法律规定旨在平衡员工的休息需求和企业的运营效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结语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年假的天数是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来确定的,从5天到15天不等。但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假的假期。此外,有一些情况下,职工不享受当年的年假,例如寒暑假休假天数多于年假天数、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不扣工资、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等。年度假期天数的调整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进行的,旨在平衡员工休息需求和企业运营效益,提升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保障员工权益并提升企业竞争力。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