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年民法典分家协议书是否需要公证?如何进行公证? |
释义 | 民法典分家协议书需要公证,公证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公证书出具和送达签字。公证不影响合同效力,但可提高法院采信程度。当事人需准备身份证明、财产所有权证明和协议书。依据《民法典》第143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违法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分家协议书需要公证吗,如何公证 1、如果分家协议签订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 2、做公证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只是多了一个部门见证而已,但是以后一旦发生纠纷,经过公证的协议作为证据而言让法院采信的程度要高于没做公证的。 二、公证程序: 1、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 2、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的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及其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②申请公证的文书; ③申请公证的事项的证明材料,涉及财产关系的须提交有关财产权利证明; ④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3、公证部门受理、并进行资料审查 4、承办公证员拟制公证书,出具公证书 5、送达公证书并签字 三、当事人要准备如下几种材料: 1、个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已婚的还要带上。 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权;未拿到产权证的带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 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 四、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结语 分家协议书签订后是否需要公证,实际上并非强制要求。然而,经过公证的协议在纠纷发生时更容易被法院采信,因为公证机构作为第三方见证,增加了协议的可信度。公证程序一般包括申请、材料提交、审查、公证书拟制和送达签字等步骤。当事人需要准备个人身份证明、财产所有权证明以及已草拟好的协议书等材料。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包括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以及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一十二条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二十条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申请人自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提起诉讼的,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二十一条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