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中国安乐死合法么 |
释义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安乐死在中国是不合法的,涉嫌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承诺死亡在法律上是无效的。故意杀人既遂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目前主张安乐死不合法,只要是“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不论犯罪动机是什么,即使是善意良好的动机,只要符合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都应当对其以本罪定罪。 只是在量刑时候,应当特别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安乐死问题不但涉及到法律问题,更涉及到道德伦理的法律问题,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冲突。但是,法不等同于道德,即使主观动机再善意,如果实施了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一律平等的对他们定罪。 安乐死在中国不合法。生命是公民作为权利主体而存在的物质前提,生命权一旦被剥夺,其他权利就无从谈起,所以,生命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的生命权不受非法侵害,是我国法律的首要任务。故意杀人罪是,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护。生命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安乐死属故意杀人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审理故意杀人罪应注意下列问题: 1、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间接杀人的不同点是: (1)直接故意杀人有明确的杀人目的,对其行为会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着希望的态度;而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是死是活,并不积极要求,而是听之任之,完全采取放任的态度; (2)直接故意杀人有未遂,间接故意杀人则不存在未遂。 2、经他人要求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是否构成本罪,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看法,主要是针对“安乐死”,“安乐死”的法律责任问题应通过立法解决。在立法未能解决前,经他人主动要求或者征得他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仍应认定构成本罪,原则上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属情节较轻,量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共谋自杀的行为,在相约自杀的过程中,没有强制或者诱骗的因素的,不具备本罪之特征,不应定本罪;也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3、对故意杀人案件量刑时,一般对情节较轻的认定是防卫过当杀人的;基于义愤杀人的;因受被害人的长期迫害而杀人等等。而对间接故意杀人案件的量刑一般应轻于直接故意杀人案件。若犯本罪属俗称“大义灭亲”的量刑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