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法律对妇女的保护
释义
    首先,妇女应受保护的权利主要包括:人身财产权、劳动保障权和政治文化权等三个方面。那么,都有哪些法律规定了对妇女合法权益的条文?
    第一、《宪法》
    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拨妇女干部。
    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第二、《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男方离婚诉权的限制】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三、《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二条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
    第四十三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第四十四条 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第四十五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第四十六条 第一款 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第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 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反家庭暴力法》
    第五条规定: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当然,还有《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女职工保护条例》等也对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有专门的规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从以上法律规定不难看出,包括《宪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女职工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都有专门的条款作出了对妇女合法权益保障的规定。之所以要规定对妇女进行特殊保护,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为了改变妇女不平等历史地位所造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中国妇女遭受压迫的历史时间太长了,而女人又天性软弱,自身还不能抵制各种侵权侵害行为,所以,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予以保护。第二,是基于妇女具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生理机能的需要。妇女承担着人类生产与再生产的任务,对妇女之特殊保护,也是推进人类发展和社-会文明之标志。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原则和男女平等的原则的精神是一致的,男女平等是基础,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补充,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男女平等原则的真正实现。
    
     该内容由 梁勤栓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4:48:43